网站建设研究分析之「原型架构」

及思设计 -

网站建设研究分析之「原型架构」

原型架构是一个挖掘的过程。原型架构是我们最佳实践的第一步,冲动的设计师们脑海中的设计稿是最理想的,很多理想中的想法更容易沾染设计师的个人情感与风格。容易夹杂各种可能与不可能。原型架构就是要摒弃掉不可能的因素,放大必要的可能。优秀的设计师最想让自己的东西保持唯一的特色,原型架构应该更好放大功能的本色,把特色部分融入其中,解构你所知道的同种原型,找寻其中的优缺点,你或许能从中体会到改造的切入点做为你的特色所在。

原型的清晰并不一定能与用户沟通,能与用户沟通的原型也不一定能保持最佳的交互行为。原型架构中应该渗透用户所习惯的交互行为,这样不仅节约用户进入我们原型之后的学习成本,也保护我们的网站不被用户所弃用。在制作原型的时候,我们拥有一种很直观的表现形式,那就是树形结构。每一步的流程应该像一棵树一样,从头到尾,根枝齐全。这样的一棵树集成了我们所挖掘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与步骤。

原型构架的基本步骤为:

价值产出:以用户为目标的价值功能性产出;

系统结构: 我们得到用户的期望值,研究其可用性,并将其系统化;

可视结构:用可视化的图表来表现能挖掘到的功能价值;

交互体验:更深层次的用户交互模拟真实体验;

最完美的结构并不是无懈可击,应该是能找得出缺陷的结构,我们要找得出最能贴近大部分用户群的平衡点,向最完美的用户体验一点一点靠近。所有的原型构架都会有缺陷,我们不可能扮演每种用户体验的绝佳方式。这种缺陷来源于用户的需求更新,也要从用户需求角度找出解决方法。设计初期我们得出一个树形结构方案,在设计后期还有可能面临用户的需求变动。用户的需求变动或者说是用户的需求升级,是指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改进。

一个好的结构框架保持为用户而持续更新的活力,应该存在维护设计者与用户反馈之间活跃关系的预案,不要忽略任何用户提供的坏评价与低评分,从中要得到一些教训,我们才能保持前进的动力,即使是好评价与高评分,我们也要继续为用户考虑如何做的更好更全面更有趣。

跟随用户的需求是建立一个优秀原型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之一。

原型构架中的因素中间存在两种关系,层级关系和并列关系。

层级关系是指功能的从属关系从高到低的延伸至底层。用户从“头条”-“新闻列表”-“详细”-“评论”这样一个流程就是层级关系的表现。并列关系是指在同等功能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功能列举。用户从“分享”-“回应”-“删除”,这就属于并列关系的表现。

层级关系和并列关系组成一个原型的基本流程架构组织。

一个原型架构的组织结构在提炼的同时,要注重这种结构的功能逻辑完整性。不然会导致到下一步的时候,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东补西补的时间上面。原型功能的逻辑完整性是指在原型构架中,层级关系的深浅完整,与并列关系的横向完整。前者从属关系的细枝末节要从一而终,后者相互关联的功能列举要面面俱到,这两种完整一同构建了一个原型的初级构想树形图。

流程架构的中心称之为主功能区域。原型的主功能架构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主功能的架构可以像一种扩散式的花状架构方式体现。以主功能为中心,各种层级与并列关系环绕周围。主功能区域是指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功能性区域。同时这个区域如同花状架构表现的一样,每个区域都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层级与并列关系。当然,单独一个主功能区域也可以组成一个网站的结构。这种单一的功能结构通常是游戏,实用工具等最佳体现方式之一。

有人问,我把树形结构做出来了,而且各种枝干之间的关系也完成了,这样就完成前期的框架了吗?在这里我想说一个故事,去年的某一天,我去某家公司做产品调研,他们公司的大楼是该地区的风景线之一,整个工业园区气势磅礴令人叹服,而遗憾的是,因为电梯的指示缺陷,我进错了楼层。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我后来想了一下这个事情带来的影响:这到底是不是我的失误造成了这次事故?

首先,我进电梯的时候,我要去22楼,但是还未到22楼的时候,电梯门开了却没人进,我就以为到了22层,就莫名其妙的下了电梯,下电梯之后,我的习惯是看一眼电梯门正对着墙壁上的指示,确认下是不是正确的楼层,但是我什么也没看到,当我环顾四周正对着电梯门的时候,才发现在当前楼层的指示,原来我下错了电梯,而这时电梯已经走了,只能再按一次。这种失误到底是不是我造成的呢?可能你说我可能不仔细,你应该在电梯内时刻关注楼层的变化指示。但我的习惯却是电梯门开时对面的墙壁上,如果房产开发商,在电梯门对面放上明显的指示,方便人们在下错电梯的第一时间就能纠正过来,就能避免这次小失误。这件小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应该架构当中应当主动帮助用户避免一些操作失误,绕开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提前为用户准备避免流向错误的指示或者提醒。这种控制用户的架构表现,可以作为我们架构之初应当提前准备好的原则,我们称之为,用户走向控制原则。这种控制并不是全程把控用户的方向,而在用户主动操作的同时,我们提供一种良性辅助的指引。每种交互设计的体现,基本上都会有这种原则的渗透与体现。

用户走向控制往往是在设计师设计界面时或者设计完成后应该完成的,如果是处于后期,当我们完成一个架构以后,好像我们突然想到“哦原来我们还需要这样”,但是这样亡羊补牢就不如我们一开始就做好其准备工作。大多数的团队一开始可能更为注重主体功能的表现,像这种辅助类的指引,正如平面设计师给一个公司做一套vi形象识别系统一样,其中的基础系统必不可少,但是vi中的指示系统应该蓄势待发,为设计成型做好充足的准备。用户走向控制的形式可以理解成一种引导用户的框架,这种框架是附属在整个架构中的外部辅助功能。这种走向控制算是给架构加一笔用户体验的关键细节。这其中包含空白区域走向,辅助走向,弹窗走向,等待走向。

空白区域走向 当我们做一种信息展示类或者类似微博发布信息类等原型时,避免不了原型中出现在空白区域的页面。当这种页面出现时,我们难道就应该让它空白展示给用户吗?你可以想象一个用户看到这样一个空白页面会觉得多么匪夷所思。把这些区域的展示附属一定的统一走向模式。空白就意味着该让我们的用户做点什么去填补这个空白。我们就应该加上按钮或者图示图标以提示用户该做些什么,这种页面意味着用户不会去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如果填补这种区域,这种准备是为以后设计所做的用户体验的细节优化。

辅助走向 辅助走向大多数是用辅助图示去引导用户认知的框架。大多数是凌驾于整体功能区域的辅助图示,表现形式可以做成用户引导的一套页面,也可以做成浮动层在当前页进行引导工作。当用户点开你的原型之后,都会需要一些时间去学习如何去使用你的原型,在用户进入你的原型之前或者在使用原型时,如果看到这样辅助式的教学展示,就为用户省去自己捉摸的时间。

弹窗走向 不可否认我们都讨厌弹窗,弹窗的初衷是引导用户的关注,而滥用弹窗会不断的中断用户操作,这种引导的作用也就适得其反。弹窗的出现要尽量在不得已出现的时候出现,警告或提示用户进行某种操作。不要总是以弹窗的形式引导用户的走向。

等待走向 网络加载,程序加载都会产生等待的时间,而用户需要仅仅是这样无聊的等待吗,其实我们同样也可以在用户等待的时间给予引导。比如在用户等待loading的同时加一些小提示或者功能说明,

一个原型只有让一个用户用完之后,才会产生与溢出价值,设计师更多的考虑也许是更好的视觉体现,但更需要做的是让你自己与身边的人也变身成为用户,在你的树形结构完成之后,变身为用户的角度去审查,或者找你的朋友同事帮忙审视一下流程,到底身为一个用户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你的初期构想,到底是你的一时冲动,还是你深思熟虑后的准备,用户自会定夺。用户引导原则分为正向引导与逆向引导。正向引导即是用户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使用网站,我们所设计架构与ui界面,一个按钮,一个对话框,一个图标等等这些普通交互因素的初衷都应该是正向引导用户来正常使用,所以,正向引导的体现应该更加直接,在正确的方向,无论是视觉上还是主次关系结构上,我们都应该增加引导用户的敏感度。在用户体验方面,仍然需要用户不假思索的进入正向引导的轨道。

* 转载原创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